山地公园省·多彩贵州风

瀑布
瀑布
山峰
山峰
村寨
村寨
梯田
梯田
河流
河流
溶洞
溶洞

贵州典型瀑布

黄果树瀑布

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,属珠江水系,主瀑高67米、宽83.3米,总高77.8米,宽101米,是世界著名侵蚀裂点型瀑布。其水势浩大,最大流量达每秒381立方米,飞泻犀牛潭声如雷鸣,溅起水雾可弥漫数百米,晴日常现彩虹奇观。瀑布后方的水帘洞横穿崖壁134米,是世界罕见的可穿行瀑布内部景观。明代徐霞客赞其“阔而大”,1999年以18个瀑布群获吉尼斯“世界最大瀑布群”认证。景区融合布依族文化、夜游光影秀及《西游记》取景地陡坡塘瀑布等多元体验,为国家5A级景区。

羊皮洞瀑布

羊皮洞瀑布位于贵州省清镇市暗流镇木刻村,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瀑布,宽约20-30米,落差41米,水流从半山溶洞喷涌直泻,形成银河坠地般的壮景。其核心奇观为洞中洞结构,后方羊皮状洞穴内有钟乳石,水雾弥漫如仙境。未开发原生态景点,需徒步崎岖山路40-60分钟,建议穿防滑鞋并携带雨具,雨季(6-9月)水势磅礴,是摄影、探险胜地。可自驾导航至农家乐停车场(10元),或乘船从沙田码头抵达,沿途喀斯特峡谷风光险峻秀丽。

马岭河大峡谷瀑布群

马岭河大峡谷瀑布群位于贵州兴义市,被誉为“地球最美伤疤”。峡谷全长74.8公里,谷深120-280米,谷底钙化壁挂规模达300万平方米,形成壮观的岩石瀑布群。核心天星画廊段1.7公里内密集分布20余条瀑布,包括万马奔腾瀑(高118米)、珍珠瀑(四股银链跌落200米)等,雨季水量充沛时“72瀑聚一峡”,飞流直泻如银河缺口,水雾中常现彩虹奇观。其瀑布群由喀斯特地缝深切、碳酸钙沉积形成,兼具磅礴气势与幽深神秘,是国家4A级景区及“中华第一漂”胜地。

赤水丹霞大瀑布

赤水丹霞大瀑布位于贵州省赤水市两河口乡,高76米、宽80米,是世界丹霞地貌第一瀑,比黄果树瀑布高8米。瀑布从红色丹霞崖壁飞泻入犀牛潭,声如雷鸣,水雾弥漫,晴天常现彩虹。核心奇观为瀑后“水帘洞”,横穿崖壁,可近距离感受水流冲击。周边有桫椤林等生态景观,负氧离子含量极高,四季景色各异,属国家5A级景区,曾因极端天气临时关闭。

吊水岩瀑布

吊水岩瀑布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勺窝乡与骔岭镇交界处,距县城17公里。瀑布群由三叠组成:第一叠高86米,宽3米,悬空垂落如银链;第二叠高30米,形成“牛鼻子洞”泉眼;第三叠高186米,宽5米,从石隙奔泻而下,水雾弥漫如冬日寒霜。瀑布与云中小天池(海拔2000米水库)、十里杜鹃林共同构成景区核心景观,呈现“一山有四季”的垂直气候奇观,兼有珍稀动植物生态资源。建议自驾沿纳水公路至勺窝乡转入,雨季观赏尤佳。

贵州典型山峰

梵净山

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,是武陵山脉主峰,海拔2572米,拥有14亿年地质历史,以变质岩“生态孤岛”奇观闻名。这里保存着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,是黔金丝猴唯一栖息地及珙桐等珍稀物种的基因库,同时作为佛教名山,自唐代起便是弥勒道场,留存有红云金顶、蘑菇石、敇赐碑等自然与人文胜迹,集世界自然遗产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5A级景区等荣誉于一身,被誉为“天空之城”。

万峰林

贵州万峰林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,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,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,由2万余座形态奇特的锥状山峰组成,被誉为“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”。景区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风情,既有八卦田、将军峰等地质奇观,又有布依族村寨及“八音坐唱”非遗文化。其雄浑峰林与田园、溶洞、地下河交织,被徐霞客赞为“天下山峰何其多,唯有此处峰成林”,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。

韭菜坪

贵州韭菜坪位于赫章县,由大、小两座山峰组成,属乌蒙山脉及阿西里西风景名胜区。小韭菜坪主峰海拔2900.6米,为贵州最高峰,被誉为“贵州屋脊”;大韭菜坪以世界最大野生韭菜花海闻名,每年8-9月紫色花海覆盖十余万亩高原平台,被誉为“东方普罗旺斯”。景区融高山草甸、洛布石林、彝族文化于一体,拥有云海日出、岩溶地貌等自然奇观,并保留彝族火把节、歌舞等非遗文化。现为国家4A级景区及世界地质公园,兼具生态保护与地质科研价值。

云台山

贵州云台山位于黔东南州施秉县,是白云岩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,主峰团仑岩海拔1066米,以“四面削成,独出云霄”的险峻山形及终年云雾缭绕得名。作为2014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景区,其保存着全球最完整、最古老的白云岩峰丛峡谷景观,拥有排云关、笔架峰、老虎背等奇峰异石,并融合云海日出、佛教遗址、道教古刹等自然与人文胜迹。景区内生态系统多样,涵盖近400种珍稀植物及近百种动物,被誉为“植物宝盆、动物宝库”,兼具生态科研与探险旅游价值。

乌蒙山脉

贵州乌蒙山脉横跨滇黔川三省,主峰韭菜坪海拔2900.6米,为贵州最高峰,被誉为“贵州屋脊”。其以喀斯特地貌著称,拥有溶洞、地下河、峰林及万亩高山草甸等景观。山脉保存着完整的亚热带生态系统,是黔金丝猴、珙桐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,并孕育了北盘江、牛栏江等河流,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。作为红军长征“乌蒙磅礴走泥丸”的历史见证地,兼具地质科研、生态保护及红色文化价值。

黔灵山

贵州黔灵山位于贵阳市云岩区,距市中心仅1千米,素有“黔南第一山”之称。其主峰大罗岭海拔1396米,以喀斯特地貌为核心,融山、林、湖、洞、寺为一体,拥有弘福寺、麒麟洞、黔灵湖等自然与人文景观。山中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,栖息着猕猴、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,尤以半野生猕猴群闻名,数量超千只。作为佛教名山,清康熙年间赤松和尚在此创建弘福寺,倒栽松树传说与佛教文化交织。兼具第四纪冰川遗迹、地层倒置等地质奇观,现为国家4A级景区及城市生态公园,被誉为“贵在城中,美在自然”的市民后花园。

双乳峰

贵州双乳峰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,因两座形似女性双乳的喀斯特峰林而得名,主峰海拔1265.8米,被誉为“天下奇观”及“峰林绝品”。其独特之处在于不同角度呈现少女至老妇的形态变化,兼具地质科研与美学价值。景区融合布依族文化、母亲文化及佛教文化,拥有竹林堡石林、贞观寺、母亲湖等自然与人文景观,并展示古法造纸、织布等国家级非遗。作为国家4A级景区及世界自然遗产候选地,双乳峰以“生命之源”的象征意义和原生态风光成为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体验胜地。

贵州典型村寨

西江千户苗寨

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公山麓,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,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组成,1468户苗族人家以层叠的吊脚楼群闻名。其四面环山,白水河穿寨而过,形成梯田与山水交融的壮丽景观。这里完整保存了苗族农耕、银饰、歌舞等文化传统,拥有13项国家级非遗,被誉为“露天博物馆”和“中国最美苗寨”。作为国家4A级景区,西江以独特的“景区带村”模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,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典范。

肇兴侗寨

贵州肇兴侗寨坐落于黔东南州黎平县群山环抱的盆地中,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,素有“侗乡第一寨”美誉。寨内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,以“仁义礼智信”五团划分,各建一座鼓楼,五座鼓楼形态各异,最高达25.9米,构成全国绝无仅有的鼓楼群,被载入吉尼斯纪录。侗寨以侗族大歌、芦笙会等非遗文化闻名,保留着祭萨、踩歌堂等传统民俗,并入选“中国最美乡村古镇”及“全球最具诱惑力旅游目的地”。寨中小河穿流,花桥横卧,梯田环绕,形成自然与人文交融的“时光边缘的村落”,现为国家4A级景区,是侗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典范。

大利侗寨

贵州大利侗寨坐落于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两山相拥的谷地中,是保存完好的侗族传统村落,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。寨内248栋干栏式木构民居沿溪流层叠而建,五座百年花桥横跨利洞溪,形成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独特景致。四周400余株古楠木与山峦环绕,生态环境原始,被誉为“侗族民居露天博物馆”。其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并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,以侗族大歌、染布技艺等非遗文化及未被商业化的质朴生活,成为探秘原生态民族风情的“时光秘境”。

南龙布依古寨

贵州南龙布依古寨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南盘江镇万峰湖畔,是保存最完整的布依族古村落之一,始建于清朝中期。寨内147栋干栏式吊脚楼按八卦阵式排列,布局精巧,兼具防御功能与民族建筑智慧。360余株古榕树盘根错节,形成“独树成林”“树根井”等自然奇观,与布依族人“神树崇拜”传统相映成趣。全寨以布依族原生态文化为核心,保留男耕女织习俗、自织土布服饰及“八音坐唱”等国家级非遗,六月六“祭田神”等传统节日彰显深厚民族风情。古寨曾为影视剧《绝地逢生》取景地,现为国家传统村落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以静谧的山水田园与未被商业化的古朴氛围,成为探秘布依文化的“时光秘境”。

瑶山古寨

贵州瑶山古寨位于荔波县西南部,是白裤瑶族聚居的原始村落,保存着“刀耕火种”的耕作方式和“穴居狩猎”的古老遗风,被誉为“原始社会活化石”。寨内三道寨门(疆域门、防御门、迎宾门)彰显民族智慧与防御文化,禾仓群、干栏式建筑群与喀斯特地貌相融,形成“屋脊上的时光秘境”。白裤瑶以“东方印第安人”闻名,其服饰、猴鼓舞、陀螺竞技等非遗文化活态传承,铜鼓祭祀与“瑶王宴”更添神秘。古寨历经扶贫搬迁,现为国家4A级景区,兼具原生态民族风情与“世外桃源”般的自然意境。

妥乐村

贵州妥乐村位于六盘水市盘州市石桥镇,是中国传统村落及“世界古银杏之乡”,保存着世界上密度最高、最完整的古银杏群落,现存1451株千年古银杏,最老者达1500年历史。村寨以“人树相依”为核心理念,古树根脉与明清木瓦房、石拱桥、古驿道交融,形成“树托村落、根绕屋基”的独特景致,秋日金叶铺地如诗如画。该村始建于明代,原为彝汉共居地,现存古民居188栋,融合佛教文化(西来寺)与布依族传统,曾举办中国-东盟论坛,现为国家4A级景区,兼具生态保护、地质科研与民俗旅游价值。

中洞苗寨

贵州中洞苗寨位于紫云县格凸河畔的天然溶洞中,被称为“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”。这里居住着22户、近百名苗族居民,其祖辈为躲避战乱于清朝末年迁居洞内,延续了150余年的穴居生活。洞穴宽230米、深115米、高近50米,采光充足且有山泉水源,居民以农耕、畜牧及传统手工艺为生,保留周朝“六礼”婚俗及苗族古歌送葬等非遗文化。尽管政府曾修建新房并通电通网,多数村民仍坚守洞内,延续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,形成独特的“生态孤岛”景观。该寨因支教老师王东灵及社会关注逐渐融入现代文明,现为探秘原始苗族文化的“时光秘境”。

贵州典型梯田

从江加榜梯田

从江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月亮山腹地,是中国最美梯田之一,面积近万亩,分布于多个苗族村落。梯田依山而建,线条优美,四季景色各异,春季水光潋滟,夏季绿意盎然,秋季金黄遍野,冬季银装素裹。清晨云雾缭绕,吊脚楼点缀其间,宛如仙境。这里不仅是摄影胜地,也是体验苗族农耕文化的绝佳之地,现为国家4A级景区,被誉为“大地的艺术”。

丹寨高要梯田

丹寨高要梯田位于贵州省丹寨县高要村,一千多亩梯田沿山势层叠而下,如苗家腰带装点群山。秋季稻谷成熟时,梯田呈现壮丽的金黄色调,黄绿交织如画卷,被誉“大地艺术”。苗族在此世代耕作,完整保留农耕文化与吊脚楼村落,是摄影与民族风情体验胜地,免费开放且交通便利。

黎平堂安梯田

黎平堂安梯田坐落于黔东南黎平县,以侗族生态博物馆闻名,梯田线条层叠如天然雕刻,与侗寨鼓楼、石板路相映成趣。春水映天光,秋稻覆金黄,徒步其间可感受“时光边缘的静谧”。入选“中国七大最美徒步路线”,夏秋为最佳观赏季,兼具原生态侗族文化与自然野趣。

松桃响水洞梯田

松桃响水洞梯田位于松桃县盘石镇,喀斯特地貌孕育多级梯田与飞瀑共生的奇景。梯田始于清代,水源丰沛,所产“贡米”香醇闻名。春耕时水田如镜,秋收时稻浪流金,与苗族村寨、古法织锦等非遗文化交融,形成“山水苗韵”的独特景观,现为集梯田、瀑布、民俗于一体的旅游区。

贵阳高坡梯田

贵阳高坡梯田地处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,平均海拔1500米,喀斯特台地上的梯田线条流畅,秋日稻谷金黄与民居、小道构成田园画卷。梯田分布广、落差大,春种秋收皆具摄影价值,是贵阳近郊露营与徒步胜地,兼具布依族文化与明清营盘遗迹,被誉为“城市后花园”。

贵州典型河流

乌江

乌江是贵州省第一大河,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,发源于威宁县乌蒙山东麓,流经贵州中部及东北部,至重庆涪陵注入长江,全长1050公里,流域面积8.79万平方公里。作为贵州“母亲河”,其流量充沛,自古为“黄金水道”,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,建有洪家渡、构皮滩等梯级水电站,是国家“西电东送”核心电源点。

赤水河

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,流经云贵川三省,于四川合江汇入长江,全长523公里。因水质纯净未被污染,被誉为“中国美酒河”,孕育茅台、习酒等名酒。沿岸有茅台古镇、四渡赤水红色遗址,兼具酿酒文化、生态保护与历史纪念价值。

北盘江

北盘江古称牂牁江,发源于乌蒙山麓,流经贵州六盘水、安顺等地,全长449公里。其大峡谷以险峻著称,两岸分布夜郎国遗迹及摩崖石刻,现存7座世界级跨江大桥(如北盘江特大桥),是珠江上游重要支流,兼具喀斯特地貌奇观与交通战略意义。

红水河

红水河为南盘江与北盘江交汇后形成的黔桂界河,流经贵州望谟至广西,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天生桥等多座水电站。流域内水美鱼肥,是垂钓胜地,同时作为珠江上游干流,承载航运与区域经济联动功能。

南明河

南明河是贵阳母亲河,发源于平坝县,流经贵阳市区,河长210公里。上游称花溪河,中下游穿城段以甲秀楼等历史地标闻名,承载城市生态与人文记忆,近年通过综合治理恢复水清岸绿,成为市民休闲核心景观带。

贵州典型溶洞

双河溶洞

双河溶洞位于遵义绥阳县温泉镇,2019年探测长度达257.4公里,为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五长洞。其以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为核心,形成多层网络状洞穴系统,包含5条地下河、34个洞口及200余条支洞,被誉为“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”。洞内拥有罕见晶花、石膏钟乳等地质奇观,并开发地下裂缝、双河谷等景区,兼具科研与探险价值。

织金洞

织金洞位于毕节织金县,是国家5A级景区及世界地质公园,以“中国溶洞之王”闻名。洞内石笋、石柱等沉积物规模宏大,霸王盔、银雨树等景观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。洞腔最高跨度175米,勘察长度12.1公里,涵盖广寒宫、雪香宫等区域,展现三叠纪灰岩溶蚀的极致奇观,被誉为“地下艺术宫殿”。

安顺龙宫

安顺龙宫是国家5A级景区,以“中国最长水溶洞”著称,一、二进龙宫总长1240米,洞内钟乳千姿百态,如“龙王水晶宫”。景区集溶洞、瀑布(龙门飞瀑)、漩塘、龙字田等自然奇观于一体,拥有世界最大植物汉字田及天然辐射最低点。周边布依族文化浓郁,是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展示区。

格凸河苗厅

苗厅位于紫云县格凸河,面积11.6万平方米,容积1978万立方米,为世界容积最大洞穴,可容纳波音747飞行。洞厅长700米、宽215米,平均高80米,相当于12个足球场,由法国探险家于1989年发现。洞内石笋高达45米,因周边苗族聚居得名,是喀斯特地貌与民族文化交织的“地心秘境”。

九洞天

九洞天位于毕节大方县,因伏流河段形成九个通天天窗而得名,属国家4A级景区。瓜仲河伏流长约7公里,泛舟可赏溶洞、峡谷、瀑布等景观,如龙口天、雷霆天等。洞内建有世界唯一溶洞电站,兼具“水旱溶洞交替”的奇特地貌,石林、钟乳石与地下暗河构成“岩溶大观”。